最近亞投行一直是熱門話題,在人們探討美國日本是否加入其中之余,作為一家本土五金
企業,我們思考更多的則是,這對于我國五金行業是一次機遇還是將面臨更大的挑戰。
現階段我國五金企業數量龐大,產能嚴重過剩。國內市場趨于飽和,消化新產品的能力降
低,導致部分企業無事可做,甚至倒閉關門。但中國五金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卻步履艱難。對別
國市場政策的不了解、專利侵權問題時有發生。
從這個層面上看,亞投行的出現,無疑為國內五金企業帶來了一線生機。它能夠促進亞太
自貿區建設。同時,亞投行的一個重點就在于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,比如機場,港口,
高鐵等方面。建設這些設施,必然需要大量五金配件。因此可以帶動國內有競爭力的五金企業
走出國門,拿到巨額訂單。這些大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以后,也能為國內的中小五金企業留出
一些發展空間。從而使整個五金行業都被盤活。
但是,從另一個角度看。我們的企業可以走出去,同樣外國企業也能走進來。這些外企不
光是一些知名企業,同樣也有打著外企旗號的國外中小企業,這些小企業同樣也會打價格戰。
這就讓原本擁擠的國內五金市場更加難做。
所以亞投行帶來的挑戰也是不小的。面對這些挑戰,本土五金企業只有不斷研發新技術,
用創意和質量才能打敗對手。不過從長遠發展來看,亞投行帶來的利遠大于弊,因為基礎設施
建設是離不開五金行業的。我國五金企業可以趁此機會,用創新和技術拿到大量國外訂單,既
支援了國家項目建設,又能賺的盆滿缽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