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LED燈具產品數量激增的今天,價格戰似乎成為不可避免的一種策略。但有些Led燈企為了
壓低價格,用降低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方法打擊競爭對手,現在這種做法的“惡果”已初步
顯現,今天馳銘五金的小編就為大家從國內外兩方面進行分析,望各企業能改變現狀。
先從國內開始談起。4月,廣東質監局就通報了31批次的不合格燈具,這次一共抽檢了江門、
東莞、深圳、佛山、順德、珠海、中山、惠州、廣州9個地方的202家企業共計267批次,不合格
率在11.6%。
5月份,廣州工商局的官網又公布了其抽檢的45家燈企的70個樣品,竟然有40種不合格,不合
格率達到57.14%,就連佛山照明等知名企業都“榜上有名”。
7月9日,廣東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“缺陷商品停止銷售的公告”,這次事件涉及了37款燈
具,以中山企業居多。
8月份,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又委托某獨立實驗室,對市場上10款LED燈進行測試,其中有5個品
牌的產品在點亮3000小時后,亮度下跌5%。而陽光牌燈的平均亮度下跌竟達30%。
扒完了國內,再來扒一扒國外的情況。
我們的產品在國外已多次被要求召回。7月15日,美國和加拿大就宣布對中國制造的160余萬
套燈進行自愿式召回。
僅2015上半年,歐盟的RAPEX系統就通報了23起中國不合格燈具事件。數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
約3倍,受到了禁售、召回、銷毀、退貨等處罰。
另外,在網上還有一些劣質LED燈具自燃的圖片。這一組組數據,一張張圖片都暗示著現在我
國LED燈具企業亟待改變的現狀。
喜歡打價格戰的企業,往往都說降價是為了消費者的福利,這種愿望是好的,但降價幅度過
大,有些甚至比成本價還低,這就有惡意競爭、傾銷商品之嫌了。
那么企業應該怎么辦呢?在政府部門還沒進行干預之前,我們覺得各地企業應自覺組織起來
,可以組建行業聯盟,對聯盟內部的企業收取保證金,來確保其不會進行惡意降價。對惡意降
價的企業,可以進行相關懲罰,比如禁止供應原材料等方法,通過行業自己的組織來進行約束
。
當市場上出現問題產品后,企業應有擔當,實行主動召回措施,以此來降低對消費者的影響
,減少對企業的負面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