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專利二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專利的申請和保護了。當
然由于我國專利意識起步較晚,所以與國外企業競爭專利權時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。
今年上半年LED行業的專利戰可謂一波接一波,也讓我們認識到我國企業在專利方面的分量
很輕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有LED行業的專家分析認為,因為專利壁壘,導致中國LED產品很難
進入高端國際市場,如果Led行業的大佬收緊專利大網,或許很多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劫難逃。
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,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的Led企業實現了專利戰的多方突破。也給廣
大中國LED照明燈具廠商找回些許自信。
下面我們簡單列舉一些獲得led相關專利的例子。
比如7月,日本豐田合成就將其白光Led的專利授權給聚飛光電和易美芯光這兩家封裝廠,實
現供應鏈的合作;再比如立達信得到晶電燈絲專利的授權,能把它用在產品上;艾比森的LED顯
示屏獲得國家發明專利;鴻利光電得到兩項Led發明專利及MLCOB光源模組制作法的專利。
這些成功案例,都為我國Led企業實現專利突破增添了信心。
那么企業該如何獲得更多專利呢?
我們都知道專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企業的創新力,讓企業掌握市場主動權。而歐司
朗、飛利浦等國際廠商之間早已形成專利網,我國企業想要硬闖難度不小。然而我國企業在專
利方面多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方面的專利,這種“邊緣專利”在進入國際舞臺時屢屢受挫。
當然挫折就會催生出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動力。
再加上國際廠商的出售等原因,終于讓國產Led企業有了難得的機遇。晶元光電和CREE的專
利交叉授權,就讓其能夠快速在Led芯片領域“上位”,走向國際市場。但是我國企業雖能夠用
這種交叉授權的方式推廣自己的專利發展,另一方面來看,一旦專利保護期滿,又可能身陷專
利糾紛之中。因此企業決不能期望完全獲得國外廠商的專利所有權或者使用權。
因此企業之間相互合作,協同作戰和收購專利就成了“通向羅馬”的另外兩條道路。
由于現在Led的相關核心技術還掌握在歐洲等國的手中,所以我國Led企業想靠一個人的力量
還是比較困難的。一種比較合適的做法是企業之間合作,組成“專利聯盟”等類似機構,研究
各種專利戰略,或是在企業遇到專利糾紛時提供各種幫助,大家一起對敵。另一種做法是直接
收購國外企業的專利,比如以前提到過的飛樂音響收購歐司朗照明業務的案例,當然這種做法
就要求企業有足夠的人力物力。
今天談了這么多,很多都可以歸結為“外力”,而更重要的“內力”則是企業需要加強自己
的專利技術,外強中干是萬萬不可取的。最后再為大家提醒一點,專利保險可為LED企業在進行
專利維權時提供部分金錢保障。
想了解更多Led動態和資訊,想生產Led燈具配件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。